close
學友喘完氣,不急不徐向大家表示,今天晚上他還有很多金曲還沒唱到,而一首歌之所以能夠成為金曲的條件,那就是大家光是聽到前奏,就能夠馬上接著一起大聲唱出這首歌。下一秒,鋼琴馬上奏出了一段超級經典的前奏,令人猜不透那到底是粵語版還是國語版的一首歌?

〈一路上有你〉 (收錄於1993年《吻別》國語專輯)

「你知道嗎,愛你並不容易,還需要很多勇氣;是天意吧,好多話說不出去,就是怕你負擔不起」,全場觀眾整齊大合唱,〈一路上有你〉這首金曲實在太經典,有時候我覺得用「經典」兩字來形容學友九零年代的音樂作品,真的不免流於膚淺,只因為他擁有「經典」高度的歌曲數量實在太多,「經典」兩字使用多了反而讓每一首歌都顯得尋常,這是寫心得時比較困擾的一點。

我真的非常佩服〈一路上有你〉的國語歌詞作者,能夠將一首原本歌詞意境淒涼無比的粵語歌〈分手總要在雨天〉,改寫成充滿溫馨和暖意的國語歌。尤其在《吻別》這一張重新出發試探國語市場的專輯中,〈一路上有你〉讓學友的歌聲蘊藏著溫暖人心的力量,也建立了深情而正面的歌手形象,絕對是《吻別》能夠在唱片市場獲得大成功的重要曲目之一。

如果說〈分手總要在雨天〉是描寫悲淒冰冷的離別心境,那麼〈一路上有你〉就是宣示執著堅定的癡情愛意,兩種語言的情緒不同,兩者的溫度亦是如此極端。以前總覺得學友唱〈分手總要在雨天〉的情感表達,比〈一路上有你〉更來得動人出色,後來才明白其實兩首歌的意境相差甚遠,悲傷淒美的離別心聲,自然比執著癡情的苦戀更加撕心裂肺。

然而〈一路上有你〉這首歌的意義,對於台灣歌迷來說,已經超越了歌詞原先想要表達的那種男女感情了。「一路上有你,苦一點也願意,就算是為了分離與我相遇」,在歌迷們的內心之中,紛紛自動將「你」替換成「學友」;而對於正在台上唱這首歌的學友來說,「一路上有你」的「你」,幾乎就是指所有歌迷朋友了。

許多人聆聽張學友情歌的記憶,已經佔了人生非常重要的一部分,每一張唱片、每一首曲目、每一場演唱會,都記錄了屬於自我人生最美好的時刻,這一路上有張學友歌聲的陪伴,個人的生命體驗也因此而精彩、因此而不凡。而歌迷們亦陪伴著學友,一起渡過了漫長的二十餘年歌唱生涯,中間過程有起有落,有些歌迷離開了、有些歌迷又新加入,更有許多人們在一場演唱會或一首歌曲中,重新找到陪著張學友一起繼續走下去的理由,一路上有了這些歌迷們的守護,學友在這些歲月裡,方能夠不斷持續唱歌給人們聽,唱給那些喜歡聽自己唱歌的人們聽。

〈一路上有你〉,簡單直截的歌詞,背後卻埋藏著太多不簡單的情感,深深感動著台下每一位,一路走來始終如一的歌迷。

「一路上有你,痛一點也願意,就算只能在夢裡擁抱你」,這個演唱會現場何嘗不像一場夢境?只是這個擁抱實在太溫暖,讓人久久捨不得放開。

〈我等到花兒也謝了〉 (國語版收錄於1995年《真愛》國語新歌加精選輯)

在前兩天晚上的安可曲,學友都有演唱〈我等到花兒也謝了〉這首神作,我最喜歡前面清唱的那幾句:「每個人都在問我到底還在等什麼,等到春夏秋冬都過了難道還不夠?其實是因為我的心有一個缺口,等待拿走的人把它還給我」,尤其是「心有一個缺口」這句歌詞中的「缺」字,學友真的把它唱出一種殘缺、破損的不完整感,輕巧地由實轉虛,那個虛卻不是延伸圓融的虛,而是真實的截斷與陷落,從現實中狠狠將自己的心靈敲下一塊,形成一彎有稜有角的缺口。學友現在的歌曲詮釋功力,已經不只是掌握唱國語歌的感情,更把細膩刻劃的技術,融入到中文歌詞的字彙意涵呈現,卻又自然流露不見斧鑿痕跡,實在讓人聽到出神!

就如同這首〈我等到花兒也謝了〉一樣,以往總覺得學友唱粵語版,肯定比國語版的效果更加出色;不過以學友現在的聲線火候,演繹國語歌曲時的精彩層次,絕對讓歌曲增加更多值得品嚐的內涵。

《真愛》這張精選輯,肯定是許多六、七年級生兒時的回憶,其中收錄的〈我等到花兒也謝了〉國語版,對我來說亦是一顆埋藏許多兒時印象的時光膠囊。「我睡不著的時候,會不會有人陪著我?我難過的時候,會不會有人安慰我?」,國語版和粵語版歌詞寫作差異最大的,大概就是這一段,國語版是一串連續的內心獨白自問口吻,或許現在看來有些過於淺白,不過對於當時未滿十歲還是兒童的我,卻造成了挺劇烈的衝擊,那就是我第一次藉由流行歌曲體會到:孤獨是一種什麼樣的感覺?在我還沒開始學會存零用錢買張學友CD之前,家人早已收藏的CD就是《吻別》和《真愛》,小時候聽到〈我等到花兒也謝了〉中的那股孤寂哀傷感觸,便一直不斷徘徊在我的腦海,日後我的思想大部份比同年齡的小朋友來得早熟,或許也是來自於學友的歌曲吧。(雖然現在人格變得十分幼稚,但那又是另一個故事了)

從清唱的方式開始,也從近乎清唱的方式結束,〈我等到花兒也謝了〉的情緒起伏變化非常豐富,可以聽見學友在主歌部份的呢喃細語口吻,以及副歌強烈呼告的不同聲音表情,實在是非常享受的聆聽過程。

〈一千個傷心的理由〉(收錄於1995年《真愛》國語新歌加精選輯)

同樣是出自於《真愛》這張精選輯,〈一千個傷心的理由〉可以說是九零年代國語流行歌曲裡面,堪稱經典中的經典,不僅僅是屬於張學友的招牌大紅K歌,即使將這首歌放諸於整個華語流行樂壇,也都具有一定的代表性。

學友每天晚上都有演唱這首國語歌,不過,與其說是演唱〈一千個傷心的理由〉給觀眾們聽,倒不如說是學友陪著大家一起合唱這首招牌金曲,因為這首歌在九零年代實在太流行,歌詞和旋律都十分朗朗上口,只要曾經在那個年代生活過的人們,幾乎都能夠開口跟著唱上幾句〈一千個傷心的理由〉。集體共同記憶引燃的情感,攀延著學友的動人歌聲一一擴散,感染了觀眾席每個角落,這是小巨蛋每一晚安可曲大合唱非常溫馨的時刻。

「愛過的人我已不再擁有,許多故事有傷心的理由」、「一千個傷心的理由,一千個傷心的理由,最後我的愛情在故事裡慢慢陳舊」,相較於一再地強調「傷心」的情傷痛楚,我反而覺得〈一千個傷心的理由〉歌詞描繪的重點其實是「故事」。一千個傷心的理由,其實就是一千個故事,每個人在生命中的各種經歷,都在無形之間寫成了一篇篇故事;有些故事隨著歲月沉澱漸漸陳舊,有些故事等待被狠狠遺忘;有些故事隱藏於自己的內心深處,有些故事只活在別人的記憶之中。回頭一望,才發現往日那些傷心難過的情緒,到頭來都已經不再重要,只是故事最後到底去了哪裡?是被哪些熟悉朋友遺落?又被哪位陌生人留住?

舞台上的學友用真摯歌聲,唱出了每個人都想回味或逃避的故事,再多的傷心都成為過去,只有溫暖的聲線帶來熟悉的香醇,在苦澀的陳年記憶之中嚐出一絲絲甜美。

〈忘記你我做不到〉 (收錄於1996年《忘記你我做不到》國語專輯)

第三天的晚上,學友在唱完〈一路上有你〉之後,舞台亮起了一種前兩天從來都沒見過的燈光組合,那是全黑背景浮出藍綠二色雷射光相互交錯,音樂也響起前兩天晚上從來都沒聽過的前奏,等到我聽出前面一小段前奏的旋律時,忍不住在心中發出一陣驚呼!

「有愛就有恨,或多或少,有幸福就有煩惱,除非你都不要」學友一開口,全場觀眾不禁發出恍然大悟的驚嘆聲,隨後回應一陣熱情振奮的歡呼。〈忘記你我做不到〉這首氣勢龐大的國語歌,學友終於在第三天晚上加碼演唱了!我永遠無法磨滅關於這首歌的記憶,對於我自己來說,〈忘記你我做不到〉這首歌有太巨大的意義,那是我從小到大購買的第一張專輯中的第一首歌,在我就讀國小三年級的時候。(以現在的眼光來看,小學生會買張學友的專輯似乎很奇怪吧?在我那個年代其實一點也不奇怪) 當我第一次拆開專輯封套把CD放進音響中,由喇叭傳來的那段〈忘記你我做不到〉前奏美妙樂聲,我這一輩子都無法忘懷。那是一切種種的最初,我追隨張學友長達十五年的音樂之旅,一切全都從這裡開始。

也許是因為真的太久沒有唱這首歌的關係,學友這晚唱起〈忘記你我做不到〉竟然有一種略顯生疏的感覺,哈哈,感覺像是在唱一首剛發表沒多久的國語新歌一樣,技術比起前幾首安可曲就沒有那麼熟練了,不過這無傷大雅,最重要的是學友重新唱起這首歌,又再度喚醒了好多沉睡的記憶。九零年代中後期,絕對是學友國語歌曲銷售成績與流行傳唱的巔峰,這時專輯曲風的商業化也來到了一個高點,儘管在今天看來,當時作品的音樂性和質感內涵可能太流於市場取向,但不可否認的是,學友唱腔影響台灣聽眾最深最廣的時期,正是這個階段的歌曲最為流行的九零年代中後期。無論如何,這些歌都是屬於那個時代的印記,對我而言那也是最好的時代,能夠單純拿著歌詞本聽著CD音響,獨自度過星期天下午的美妙時代。(不禁想起,已經有多久沒有用CD音響聽學友的歌了?自從電腦檔案播放程式越來越方便之後。)

聽著學友唱出〈忘記你我做不到〉一字一句,眼角的淚水一不經意又流到臉頰之上,這首歌對我的意義太重要,想起那些一去不返的童年情境,眼淚竟然就這樣不爭氣地熱熱滑過,我以為我最多只是心中感動而已,沒想到在演唱會的現場,多年以來累積修築且自豪的防衛機制,卻完全被學友的歌聲給層層融化,沒有任何一絲抵抗的能力。

「忘記你我做不到,不去天涯海角,在我身邊就好」,忽然間覺得,這些好像是我對自己不爭氣的眼淚,想要訴說的話。

〈想和你去吹吹風〉 (收錄於1997年《想和你去吹吹風》國語專輯)

在第三場和第四場的晚上,學友都加碼唱了〈想和你去吹吹風〉,這實在令人感到相當窩心,這首也是在台灣傳唱度非常高的國語歌,而且歌詞背後的涵意有許多值得讓人玩味的空間。

大約在我高中的時候,曾經有一度覺得〈想和你去吹吹風〉的歌詞實在很空洞,不但欠缺文字修辭的運用深度,更有一種無病呻吟為賦新詞強說愁的粗淺情感,藉著口語到不行的淺白文字,去編織一幅只能停留在想像層次,卻永遠都不可能實現的畫面。我想,大概是當時的自己喜好追求華麗和奇險的文字寫作吧,對於〈想和你去吹吹風〉這種平淡無奇的歌詞,便懷有一種無法被餵食飽足的缺憾心理,才會對這首歌的歌詞存著不欣賞的態度。(當然,學友的歌曲演繹是無話可說)

「感情浮浮沉沉,世事顛顛倒倒,一顆心硬硬冷冷,感動越來越少」,在過了許多年之後,我才徹底理解了〈想和你去吹吹風〉歌詞平凡中見偉大的一面,那是在我忽然覺得自己從大學畢業後的處境,就跟歌詞「一顆心硬硬冷冷,感動越來越少」的文字描寫呈現一模一樣狀態的時候,我才明白,原來這首歌想要傳達的情緒,背後竟然是一顆如此孤獨卻又渴望單純的心靈,冀望著人生能夠重拾往日的平凡和寧靜。一顆心為什麼變得又硬又冷?心靈為何不再輕易被外界感動?遭受生活習慣麻痺的種種,有時竟然讓人遺忘了疼痛,恨不得即刻回到高中校園最偏僻的那棟高樓,爬上陽台陪著知己好友一起吹吹冷風。

〈想和你去吹吹風〉的歌詞不是淺白無知,而是人生在經過許多洗鍊之後,試圖重新尋求的一種簡單和平靜,無論它們是否真正回到我們身邊,這種充滿嚮往的想像心情,都可以將我們從庸庸碌碌的生活之中抽離出來,逃避也罷作夢也罷,只要能夠感受到心中那一陣輕盈吹拂面孔的風,所有煩惱困惑都會被風帶離,只留下淡淡的感動,圍繞滲透在一呼一吸之間。

感謝學友唱這首歌,讓我知道自己的心並非完全又硬又冷,我會想起一個人旅行時一邊聽著你的歌一邊吹海風的片段。即使這個城市的大樓密度過高,風常常吹不到那一端,你的歌聲就是另一陣風,帶領我找到人生最深刻的平凡。

「想和你再去吹吹風,雖然已是不同時空,還是可以迎著風,隨意說說心裡的夢…的夢……吹吹風 oh」,歌曲最後一句的尾音,學友總是將它唱得意猶未盡,彷彿這一陣風永遠不會停歇,只是從這一頭吹往另一頭的遠端,無邊無際。

〈二分之一的幸福〉 (收錄於1999年《走過1999》國語專輯)

最後一天的夜晚,舞台上的學友說,在這次巡迴演唱會上,有一首歌他一直想唱,但一直沒有機會,這首歌的歌名剛好跟這次演唱會的主題有關,那就是〈二分之一的幸福〉。聽到學友這麼說,一時之間我幾乎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,沒想到學友竟然還記得他曾經唱過這首好歌,哈哈,而且今晚是他第一回在這次演唱會上唱〈二分之一的幸福〉,同時也將這首歌獻給台灣的觀眾們。

應該也是太久沒唱這首歌的緣故,前奏剛下完時,學友竟然還回頭跟音樂總監杜自持老師多確認了幾個音,才找到進歌正確的key,那回頭動作實在非常可愛,也讓人們對於他的謹慎專業態度,感到十分敬佩。畢竟這首歌今天第一次唱,如果key不對的話,整個樂隊的演出配合都會產生許多麻煩,為了要讓這首歌呈現最佳效果,學友才會如此認真確認對key這件事。學友回頭找key導致停頓時,當下還有一些記者和觀眾以為他忘詞,這實在是挺有趣,但我知道學友忘記歌詞時的反應並不是那樣,哈哈。

說到忘詞這件事,才驚覺學友這一回在台北連續四場的演出,忘記歌詞的次數竟然並不多!這實在是出乎我的意料之外,畢竟他年紀也不輕了,忘詞這種事應該也是可以體諒,不過這次演唱會他幾乎沒有太誇張的忘詞情形發生。憑著我連看四場的印象來數一數,大概只有第二天唱〈一千個傷心的理由〉時,副歌有一整句歌詞「最後我的愛情在故事裡慢慢陳舊」,他當時閉著眼睛完全空白晃過沒唱半個字,似乎是當下腦袋有些打結或是恍神吧,哈哈;再來就是第三天唱〈頭髮亂了〉的時候,唱唱跳跳太激烈不小心落了兩句沒唱到,不過後來有補救回來就是了;最後就是第四天安可曲第一首唱〈李香蘭〉,把第一遍主歌那段「夜雨凍,雨點透射到照片中,回頭似是夢,無法彈動,迷住凝望妳褪色照片中」,不小心把它混淆唱成第二遍主歌的歌詞「夜放縱,告知我難尋妳芳蹤,回頭也是夢,仍似被動,逃避凝望妳卻深印腦中」,但這也不算是忘詞啦,只能說是唱錯段落,如果不是死忠歌迷的話,一時之間應該也不容易發現。

有發生忘詞狀況的,也都是在安可曲的部分,前面音樂劇和「Private Corner」橋段幾乎都是一字不漏,證明他這次演唱會的準備動作非常嚴謹,並沒有因為自己年紀大了,所以容許一些忘記歌詞的出包狀況發生。這一次連續四場開唱,沒有發生半次因為忘詞所以把歌曲重頭唱過一遍的動作,這實在讓我感到有一點點失望呀,哈哈(看了這麼多場,總是希望發生一些不一樣的小插曲呀!)

回到〈二分之一的幸福〉這首歌,學友在前面主歌展現的中低音實在讓我非常震撼,原來以他現在的成熟聲線和細膩唱腔,回頭再去唱以前的經典舊歌時,會讓人擁有這麼不一樣的衝擊感受!九零年代的學友在唱國語歌時,因為語言差異和咬字使用的關係,多多少少難免會有雕琢之感,尤其是在旋律起伏不大的段落,他必須去經營一些讓唱腔豐富的變化,才能讓歌曲的可聽性增加。然而這一次聽學友再唱〈二分之一的幸福〉,整首歌的詮釋簡直是渾然天成,中低音的部份他沒有做太多裝飾,就這樣赤裸裸用自己的直覺情感一氣呵成,聲音肌理層次豐富,共鳴廣闊雄渾飽滿,如同一罈醇厚且後勁十足的陳年老酒;副歌高音的部份因為唱到了第四天,音色有些小小沙啞分叉,他卻運用天生的爆發力和共鳴技巧,把歌曲的情緒完全推上高潮,感染度和穿透力都擴散來到最強烈的境界,讓人聽了忍不住飆出眼淚。

也許也是因為今晚第一次唱這首歌,學友演唱時的專注投入感,似乎比唱其他歌曲時還要來得陶醉忘我,這也是台下觀眾們格外享受的幸福。當學友對於一首歌較不熟悉時,他好像會用一種新的方式去唱它,也因為這種唱法並不是學友習慣的唱法,所以在演唱的過程之中,常常會出現令人驚艷的全新火花,能夠聽到這種火花的觀眾實在是太幸福了!難道這就是所謂的〈二分之一的幸福〉嗎?歌手年紀是二分之一個世紀、對於歌曲的熟悉度也是二分之一,兩者碰撞在一起時效果卻是百分之兩百,跨越了兩個新舊世紀。(〈二分之一的幸福〉發行於1999年;「1/2世紀演唱會」則在2011年演唱這首歌)

最後我只想說,《走過1999》這張專輯,真的是太有愛了!

〈祇想一生跟你走〉 (收錄於1993年《我與你》粵語專輯)

每天晚上聽到〈祇想一生跟你走〉的時候,心中都會隱隱泛起一陣失落,只因為每當我聽見這首歌的前奏時,就代表著這場演唱會已經漸漸來到了尾聲。和〈一路上有你〉的情感轉移類似,〈祇想一生跟你走〉就像是歌迷們和學友之間彼此交流相互呼告的真實心聲:「只想一生跟你走!」

「但求你未淡忘往日舊情我願默然帶著淚流很想一生跟你走;就算天邊海角多少改變一生只有風中追究不想孤單的逗留」,這首歌的副歌結構非常特別,一整串連綿的歌詞字數一氣呵成一整句的情境,就像是許許多多腳印一樣,走過天邊海角、走過往日舊情,最後決定只想一生跟著你走,不想一個人孤單逗留。學友在演唱每一段歌詞的時候,以四個字數為一個單位,往往會將第一個字的力道唱得重一些,然後接下來三個字輕快一點,再分別將四個字的各單位串連起來(例如:「你‧未淡忘」「往‧日舊情」),變成一大段完整的歌詞,如此一來演唱節奏和力度都能分明流暢,也不會因為歌詞太長而顯得拖泥帶水。還記得小時候不懂事,曾到KTV興致高昂點了一首〈祇想一生跟你走〉,耍狠想要跟學友一樣一口氣把它唱完,結果最後自己唱到快要斷氣,這真是不太明智的行為。

說到這首歌的歌名,多年來我總是一直思考,到底是「祇想一生跟你走」還是「只想一生跟你走」?原版專輯上面是印「祇」字,不過一般較為人們廣用的說法大都是「只」字。照理說,這兩個字的語意用法應該是可以互通的,不過我後來發現,打字的時候打「祇想一生跟你走」肯定會比「只想一生跟你走」更加有趣,因為「祇」字有另外一個讀音,念「ㄑㄧˊ」,也就是神祇的意思。如此一來,「祇想一生跟你走」背後的意涵,那就是「神(歌神)想一生跟你走」了!這算是一個挺龜毛的發現,不知道以前有沒有人也這樣想過?哈哈。

順便一提,這次〈祇想一生跟你走〉的編曲方式,竟然是跟「學友光年」一模一樣的版本,這版本的特色就是在每一句歌詞之間,多添加了管樂器吹奏聲。不知道是不是學友個人覺得,這首歌在「學友光年」的編曲效果呈現還不錯,所以才會打算在這次演唱會上繼續沿用?我自己是覺得,管樂器吹奏的編曲在「學友光年」裡用得有些泛濫,出現頻率偏高,導致整體聽覺感受有些吵鬧,所以不是太有好感。(有興趣可以去找「學友光年台北站Encore場」CD中的〈一路上有你〉來聽,最後一遍副歌處的管樂器吹奏實在有點吵,也破壞歌曲氣氛。開場前幾首快歌這樣吹還算華麗大氣,溫馨慢歌還這樣喧囂大吹,實在跟歌曲情境很不搭。)當然,也有可能這種管樂吹奏編曲,是「學友光年」特別想要樹立的風格吧,能夠在「1/2世紀演唱會」上重溫當年的曲風,也算是擁有熟悉的溫暖心情了。

每晚學友唱到最後一遍副歌「不想孤單的逗留」這句,總會在唱出「的逗留」三個字時,站在舞台中央將身子向下重重蹲低,順勢強調「的逗留」三個字的語氣(唱「的」字時還特別把音唱高),就像宣示與歌迷永遠同在的決心一樣,這誠意真摯的一幕,每個晚上都讓我覺得好感動,覺得這輩子能夠成為學友的歌迷實在很驕傲。

〈祝福〉 (爵士版收錄在2010《Private Corner 迷你音樂會》演唱會專輯)

終於來到了最後一首歌,每個晚上直到這一刻,才是整場演唱會最貼近現實的時分,在這之前的一切都像是夢境一樣,讓人捨不得輕易告別。夢即將醒了,準備迎接無法逃避的結束,雖然心中明明知道以後仍然會有再度開始的機會,然而多麼希望在當下這個夜晚,就能夠將時間完全凍結不再前進,將所有美好全數都留在這一刻。

舞台上的工作人員幫學友戴上了水晶帽,又拿了一瓶水讓學友潤潤喉,即使剩下最後一首曲目,學友依然讓自己的聲音保持在最佳狀態,將最後的一首歌完美呈現。每天晚上看到工作人員幫學友戴上帽子這個動作,我的內心總是會泛起一股不甘心的哀怨感受,因為這代表著接下來真的是最後一首歌了,再也沒有任何空間能讓演唱會延長了。多麼希望黑衣工作人員永遠都不要出現在台上!

「朋友,我永遠祝福你,朋友,我永遠祝福你……」整場的燈光暗了,只剩下學友身畔周圍那一圈還獨自亮著,當他唱起〈祝福〉開頭熟悉的那幾句歌詞,整場演唱會才終於真正來到了離別的時分。不過這一回的〈祝福〉與以往有些不太一樣,原來學友採用了「Private Corner 迷你音樂會」裡收錄的慵懶爵士版本,來劃下整個演唱會尾聲的完美句點。與人們印象中充滿傷感的〈祝福〉完全相反,這個版本的氣氛非常歡樂融洽,既優雅又不失親切感,做為呼應「1/2世紀演唱會」主題的最後一曲,實在再適合不過!

近幾年來的大型巡迴演唱會,學友都會在先前舉辦的小型音樂會中,玩些嘗試的元素,然後再將其中的某些歌曲,編進大型演唱會的表演環節裡,自成一個有主題的單元篇章。像是在「學友光年」裡,他就把「活出生命演唱會」裡唱過的其他歌手經典作品,在演唱會上重新呈現一遍,當作是演唱會其中一個主題;而這一次的「1/2世紀演唱會」,學友就將「Private Corner 迷你音樂會」中唱過的經典爵士曲目,包括重新編曲過的舊歌,再度編進演唱會的歌單中,如〈情人的眼淚〉、〈祝福〉(香港站還有唱了爵士版的〈離開以後〉)。對於死忠歌迷來說,雖然將小型音樂會的概念,於大型演唱會再度重現,驚喜感往往就沒有來得那麼巨大了(畢竟大部分的歌,都有收錄在之前發行的演唱會實況錄音中);不過換個角度來欣賞,能夠親耳在現場聽見並且品味,學友是如何演繹這些充滿新鮮感的歌曲,這種樂趣和感動絕對更勝於聽演唱會CD呀!

進入〈祝福〉的主歌,舞台兩側開始有舞群緩緩走出,舞群們身著拉斯維加斯風格的舞衣,華麗而閃耀奪目,與一身亮晶晶的學友相互輝映。最讓我訝異的是,原來連〈祝福〉這首歌都可以邊唱邊跳舞!只能說實在是服了張學友,能夠把〈吻別〉唱成搖滾版,又可以將〈祝福〉改編成爵士舞曲,經典的曲目不只是停留在那個年代的人們心中,更改變了形式風格讓它們的傳奇不斷延續下去,成為象徵每一個世代交替的里程碑。

唱到副歌「傷離別,離別雖然在眼前;說再見,再見不會太遙遠」這幾句時,學友會十分俏皮可愛地,用腳跟擺動的力量,和舞群們一起在舞台上橫向移動,從右到左再從左到右,動作非常優雅大氣。我覺得最恐怖的就是,當學友在進行這些舞蹈動作的時候,他還在一邊維持著唱歌的演出,而且音色不但穩定,還能夠呈現豐富多樣的聲音表情,這種演出狀態已經讓人很難分辨,究竟學友是經過多麼嚴格的自我要求與歌舞訓練,還是自身天份原本就如此了得?更何況爵士的舞步和唱法,與一般流行勁歌熱舞也不一樣,爵士即興的元素很多,無論是唱腔還是律動,表演時只要差了那麼一絲絲抽象的「感覺」,呈現的歌舞多少會顯得呆板、有形無神。學友到底是怎麼平衡拿捏這一切的?只能說真的是「歌神」了,因為他就是有辦法表演出歌舞的神髓,所以舉手投足開口,處處都能充滿著靈魂和生命力吧。

唱完〈祝福〉第二遍副歌之後,背景音樂傳來一段如同一記回馬槍的人聲「One!Two!Three!Four!」,然後學友竟然開始跳起帥氣俐落的踢踏舞,彷彿是與開場的演出首尾呼應一樣,讓整場演唱會從踢踏舞開始,亦從踢踏舞結束。這種令人情緒沸騰的節奏,貫串了這個夜晚所有表演概念,搭配華麗而夢幻的卡通風格舞台,不斷敲擊出屬於「1/2世紀」的暢快聲響。

踢踏舞結束,終於來到〈祝福〉最後一段副歌,學友將它唱得格外華麗精彩,「傷離別」、「說再見」,六個字分別唱成高潮迭起的拉長音,並且藏有非常豐富的語氣轉折,無論在技術上還是感情上,都讓人聽了非常過癮帶勁!「不要問,不要說,一切盡在不言中」,此時來到歌曲最後的結尾,燈光和音樂都漸漸轉為悄然,而學友回到近乎清唱的模式,緩緩向大家唱出今晚最末的道別,這時的聲線和語氣又變得溫柔細膩,滿懷著真摯誠意。接下來,我最喜歡學友唱「當我唱起這首歌」時刻意唱高音的「唱起」二字,像是冷不防突然間竄起的狂意,然而隨後又在「這首歌」三個字變回含蓄內斂的口吻,短短七個字之間盡顯張學友自信堅定卻又謙虛斯文的人格特質,真的非常動人!

最後一句「陪你渡過每個春夏秋冬」,絕對是這次演唱會的經典場面,「春夏秋冬」四個字由低音到高音,一路轉折唱到最高潮,尾音不斷擴張不斷延伸,隨著舞台前的火光特效綻放持續了十幾秒,最後與整個舞台融為一體,學友做出一個結束的停格姿勢,再對著台下觀眾彎腰深深大鞠躬。唱完〈祝福〉時的觀眾喝采聲,可能並不是整場演唱會最大的歡呼聲,只因為觀眾們心中仍然存有一種意猶未盡的失落吧,當這股失落感慨襲上心頭時,歡呼鼓掌的聲音難免無法百分之百付出了。不過沒有關係,台灣觀眾的表現這四天實在已經夠棒了,相信學友絕對也會非常肯定與讚賞台灣觀眾的熱烈反應!

或許是因為〈祝福〉改成歡樂爵士版的關係,當這最後一首歌結束時,我並沒有太難過的感覺,也許也是因為連續看了四天,藉由觀察學友的演出表現和態度,讓我可以肯定他以後保證絕對會繼續唱下去吧!以前聽演唱會,總是抱持著這可能是學友最後一次開唱的心態去參與,每次當最後一首歌響起時,就覺得以後或許聽不到了,所以內心會隱隱感到難過。然而經過這四天欣賞下來,我才驚覺學友根本就是完全享受在自我表演的過程中,這對他來說絕對是一個無法戒掉的癮,所以其實一點也用不著擔心他以後不開演唱會這件事。(除非哪一年他真的老到唱不動跳不動了,到時再說,哈哈。)

把原本感傷情境的〈祝福〉,改成氣氛歡樂的爵士版,撇開音樂性的考量,純粹由感性層面來看待,那就是學友已經可以用很輕鬆寫意的角度,來面對離別這件事,也許是因為人生已經走過二分之一世紀,看透了離別的本質其實不見得是哀傷難過,或許存在著別種可能。就像是〈月巴女且〉的演出風格,紀念一位離開人間的朋友,也可以用如此歡樂活潑的形式去緬懷;離別不見得只有「傷心」一種答案,人與人之間的聚散本是無常,然而也因為無常,所以人生值得擁有更多不一樣的答案吧。

學友在謝幕完成後,緩緩從舞台上消失,留下一群舞者不斷重複著跳躍舞步,直到最後一名舞者慢慢跳回後台,整場演唱會就正式宣告結束了。在最後一首歌曲〈祝福〉表演結束之後,舞台上方的大螢幕便開始播放著如同電影片尾的製作名單,配上〈祝福〉的無人聲純背景音樂,一切顯得如此愜意輕快,讓人感覺像是剛剛看完一場精彩電影一樣,然而那股遭受強烈衝擊和複雜心情交織的多重感觸,卻是電影心得無法比擬的深邃和雋永。

走出小巨蛋的動作,就好像剛從一場美夢中甦醒,北台灣夏天的夜晚稍嫌溼熱,通往捷運站的那條路感覺越來越遙遠,背後的小巨蛋輪廓也似乎越來越不真實……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littlecheu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3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