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
擠出文字對我來說,逐漸成為了越來越艱困的一件事,

就拿報告來說,自己常常坐在電腦前好幾分鐘,都擠不出幾個能看的字,

要嘛就是寫了幾句之後,反覆的修改它們、移過來又移過去的,

不然就是寫完一整段之後,又把它們全數刪掉,一切重新來過。


記得以前大一的時候,我寫報告的速度是很快的,尤其是心得感想一類的東西,

時常靈感一來,不用幾下子就馬上飆完了,重點是自己寫完後還覺得不錯。

我想,差別應該在於自信心和感性的心靈吧,我覺得隨著自己年紀越大,喪失的感性和自信就越多,

自己的一顆心變得很冰冷、死寂,於是再也寫不出像樣的字句,再也寫不出帶有感情的文字。


不禁讓我想起,王文進老師在課堂上說過的,中文系的學生應該讓自己的心靈像一塊海綿一樣,

能夠吸收任何東西,擴大自己思想的範圍;而不是四年下來讓自己變成一塊硬硬冷冷的鋼鐵,什麼都沒感覺。

我想我應該就是屬於後者吧。


為什麼會讓自己的心變成一塊冷冰冰的鋼鐵呢?

我覺得那是不得已的一種防衛機制吧,因為害怕自己在環境之中受到傷害,

所以只好將自己的心靈封閉起來,讓它呈現一副什麼外在威脅都無法入侵我的模樣,

同時凍結自己感性的思考,因為不希望自己深陷其中,被情緒一路牽著鼻子走,最後走到絕境。


也不知道為什麼,總之感覺自己無意間就讓自己變成這個樣子了吧。


還記得,以前大一的時候寫古詩的考卷,自己每次根本就是想到什麼就寫什麼上去,

也不管跟詩本身有什麼關聯,考卷上的字句都是自己腦海中的思緒,跟詩人也沒什麼大太關係,

與其說是考試,不如說是自我意識的實現吧。

如今回想起來,真的真的很懷念那種感覺,因為現在的我再也無法寫出那樣的東西了。


現在的自己,每寫一句就要回頭檢視,文句通不通順?思想合不合邏輯?整體表達的結構有沒有跑掉?

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,自己漸漸變成了一個理性的人,成日過著龜毛又像強迫症的生活,

尤其在文字的擠壓之間,斤斤計較著一些根本不痛不癢的細節,寫完之後自己又覺得無所謂。

以前那種感性的思維,再也沒出現過了,或許在我的潛意識中,

感性就等於情緒化,情緒化等於憂鬱,憂鬱就等於傷心難過吧,

為了讓自己不要再陷入憂鬱情境裡面,所以乾脆從一開始就和感性保持距離,這樣就可以在生活之中少掉一些煩惱了。


其實這種方法真是傻得可以,我知道。

我知道,但我還是去做了,因為我找不到其他的方法可以免疫。


或許現在的我,已經不適合在中文系生存了吧,但已經來不及了;

也不知道為什麼,自己就這樣成為了,那種自己以前最不希望變成的人,

然而又能怎麼樣呢?事情已經發生,抗拒的歲月也已經過去了,現下只能接受和妥協。


可我明明是個討厭妥協的人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littlecheung 的頭像
    littlecheung

    littlecheung的部落格

    littlecheu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