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我不知道,這樣的生活真的是我所想要的嗎?
或者,這樣的生活模式,只是我對於隱私完全依賴的一種法則。
我在我的空間裡,做我喜歡做的事,聽我喜歡聽的歌,然後,選擇性的用鉛筆描下我要的部份片段.........
這學期修了一門通識課,休閒生活品質。上個星期,老師發了張表格,要我們紀錄接下來一整個星期中,
每一個小時我們從事的活動,時間、人物、地點.........乍看之下,應該會是個不錯精彩的紀錄。
然而,實際上我的生活記錄卻是無聊至極,連我自己看了都覺得索然無味、平板頹廢。
我每一天的表格紀錄,其實內容幾乎是大同小異:
活動時間:0:00~23:59
活動地點:家
活動參與人物:自己
活動地點,家。上了大學之後,才開始聽說過「宅男」這個詞彙。我現在所過的生活,
應該就跟這二個字十分貼切接近吧,每天就是無謂重複著「睡覺、用電腦上網、吃飯、上課、回家、睡覺
、然後又吃飯.........」的生活,日出日落,燈亮燈熄,不斷地一再複製前一天的作為。
我記得我一直以來,都很嚮往過著有創造力的生活,但是最近不知道怎麼了,
除了偶爾畫幾張小畫之外,其他有意義的行為實在是乏善可陳。我十分喜歡我的房間,我的家,
但是我好像又過分依賴著它的隔離、庇蔭,而間接與外界保持一段固定的距離,然後安了心.........
最後不得不承認,我還是喜歡獨處的。
但是,在我長期獨處之下的生活,除了越來越缺乏創造力之外,我也逐漸失去對於參與活動的熱情。
不知是不是為了保護自己,避免自己再去接觸那些會對我造成傷害的事?除了上課之外,我很少出家門,
比起以前住學校宿舍的時候,對於人際交流,我顯得更加消極、被動。
開始覺得布丁兔說的話十分有道理了,住宿舍雖然自己的隱私很有限,但是與人的相處會成為習慣,
自己的生活也比較多采多姿,與人的交集也頻繁許多。
然而,似乎那也不是我所想要的。
我到底想要什麼?
以前唯一重視的系隊排球練習,現在心態也變得意興闌跚;自問對於唱歌始終保持著高度熱情,
但是看到系上的合唱比賽複雜的人事變動,於是又打消了參加念頭;期中考快要到了,可是我的作息
卻越來越不正常,心也飛得離書本越來越遠.........
現在唯一能讓我振奮精神、集中專注力的,就只有學友的相關消息了。
張學友2007世界巡迴演唱會、雪狼湖現場DVD、學友睽違四年的全新完整國語專輯.........
看來,還是要依賴這些,陪我從小到大一路成長的人事物,才能夠繫住我那微薄脆弱的熱情與信念。
我真的還是很喜歡我的房間,雖然我知道它是個大鳥籠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