下午上完課後,和系上同學們去文學院的餐廳吃晚飯,

聽他們聊到關於投稿東華文學獎的事,當下強烈覺得自己跟他們真的是不同世界的人.........

同學們真的是一群文藝青年呀,創作的熱忱與認真、專業的態度令我感到十分佩服,

相較之下,我真的是一個中文系的雜碎。


如果可以的話,我還挺想再看一眼,自己當時大學推甄時寫的自我簡介、未來期許資料之類的,

在今天看來,我一定會感到哭笑不得,直呼不可思議吧。

想著當時也不知為了什麼,

執意要到山的另一邊,考一個自己明明陌生卻又想碰碰、試試的系所;

最不應該的是,居然還讓我考上了.........


想想,還真是對不起當時備取的幾位考生,

或許人家是懷著非中文系不唸、非東華大學不唸的決心來考試的,

卻無辜被我這雜碎佔去了一個名額,然後這個錄取名單上的名字在今天,

似乎跟中文系這三個字完全沒有任何關係。


東晃西晃,讀了也快二年了,上了大學之後我學到了什麼、得到了什麼?


變得越來越被動、變得越來越消極、對一切事物越來越沒有熱情;

失去對他人的信任、失去他人對於自己的信任、到最後連自己都無法信任自己;

學會與人群保持距離、學會如何在人們面前將戲演得更好、學會安安靜靜什麼都不說;

發現了自己情緒的極端、發現自己個性的負擔、發現了自己是一位人格分裂和重鬱症病患;

學會挖掘自己的罪惡然後一次再一次唾棄、學會懺悔與反省從小到大的灰暗自己;

面對自己的機會遠遠多於面對人群、責難自己的時間也遠遠多於怪罪別人;

寫自己的故事,比起寫別人的故事、和別人一起寫的故事內容,也要多出很多、很多、很多.........


什麼文學、藝術、青春、熱情、浪漫、生命力,都跟我完完全全沒有關係;

我的文筆漸漸變得沒有感情、沒有知覺、沒有想像空間;

所謂美好的文學作品在我的眼中,只不過是一篇又一篇的無病呻吟。

偶爾發現莊子、陶淵明的東西,對於自己所面對的難題、焦慮存在著不少治療的可能性,

然而一旦當自己碰觸到自己內在最真實的感受時,卻又選擇了逃避或者停頓。

只因為那些都太遙遠了,遙遠到我自己感到千古的深深不安感覺,

於是便不敢再持續追究探索下去。


開始懷疑,以前的那個自己到底都在做些什麼?

為什麼那時候可以成天想東想西,卻對自己的存在完全不會感到罪孽深重、毫無意義價值?

也許是因為,以前的自己不會選擇讓情緒悶在心裡,什麼都不說,任由它們侵蝕身心;

以前的自己依然相信某些少數人、依然相信愛、依然相信自己可以克服、依然相信沒有不能解決的事。

以前的自己依舊聽得見別人的聲音,依舊樂於讓別人也聽見自己的聲音。


以前的自己多麼值得紀念。



我從來就不是一位什麼文藝青年,

我只不過是一個從小被夢想蒙蔽,

然後成年後被自我心理障礙禁錮,

一個讓人大哭、大笑或者面無表情的雜碎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littlecheu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5) 人氣()